书 林 红 杉
□石头骆灿 |
看到身材魁捂、一脸艺术气资的刘红杉先生,我们称他“书林红杉”没有丝毫假意,因为他是书法家,又是作家。在北流市艺术界和比邻北流市的粤西地区一带,广西北流市羲之书画学校校长刘红杉的名字实属相当响亮。这不单是他在书画艺术创作上具有较深的造诣,更重要的是他在书法教育上的突出贡献。他积极借鉴古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出一套简便而行之有效的书法速成教学方法,遁书法之道而行,从锻炼学生的单线条长距离的描摹能力开始,由毛笔大楷到毛笔小楷,再由钢笔行书引渡毛笔行书,使学员在短短的5至10天即能达到准专业的书法水平,而且这种神奇的教学方法适用所有具有书法基础或没有任何基础的书法学员。 在北流,只要谈到书法艺术,人们都不会忘记羲之书画学校,因为其像一颗启明星,在艺术的苍穹放射着纯美骄傲的光辉;而辉煌的背后总有着辛酸的故事,1972年冬天刘红杉出生于一个清贫的农家,九岁的时候,父亲便撒手人寰离他而去。从此,他便跟他的外祖父,原属黄埔军校军官的一代名儒李铁汉先生练字读书。由于家穷,读初中时便开始单独在街头鬻字来交缴学费;高中的时候常获学校、省地级书法大奖;大学期间,除坚持每天临池不辍外,他把更多精力用在书法理论和书法基础教育的研究上,而这种研究往往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长长四年里,他从未睡过一次充足的午睡,他总是把自己关在教室里练字。 刘红杉是个多面手,1995年大学毕业后做过文秘、翻译,搞过书法培训班和文学创作;最近已被玉林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热爱书法的他常常在握笔苦练的时候感到迷惘,诸多大书法家都是注重自身修炼而缺乏一种育人的奉献精神,所以绝大多数出色的书法家并不一定是优秀的书法教育家。书法基础教育仍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当年秋,他毅然率先成立北流市第一家全天开放长年招生随到随学的全日制书法学校——广西北流市羲之书法中心。在地方文化氛围低迷的境况下,他的书法教育中心仍搞得红红火火,学员最多时达几百人。 骏马立志必日行千里。刘红杉志存高远,积极把教学规模扩大并不断完善教学设施。1999年3月,他把学校搬至北流一环西路中段(市永丰初中对面),并把“书法中心”易名为“书画学校”,开设书法班、绘画班和篆刻班(包括篆、隶、魏、楷、行、草等),除了亲自教学外,还聘请当地的书画家柳子虚、谢飞龙、陈浩然等先生任教。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花草鲜美,名家字画琳琅满目,每一着眼细处都流露一股典雅的氤氲。办学以来,刘红杉一直以“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生活,认认真真做人”作为他的座右铭,精诚办学,热心待人,重抓教学质量,敢于对学员作出承包水平,包教包会,学不会者退还学费的大胆承诺,赢得了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共同信赖。在他的学校里,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至5岁的幼童稚子,各个不同年龄层次的学员都有。父子学员、兄弟学员、亲友学员比比皆是。至今,羲之书画学校培养出的1500多名学员,都在各单位战线发挥特长。 北流市羲之书法学校是北流办学最早、师资最雄厚、信誉最好、学员最多的正规书画学校,正像北流的荔枝,映红岭南的天空。刘红杉仍准备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打算再开设文学和作文班,成立一所诗、书、画并存的综合性的艺术学校。刘红杉说:我不但要做一名最出色的书法家,而且要做一名最优秀的书法教育家,当偶尔意识“众人皆醒我独醉”时,我仍是欣喜的,使我感觉这是“天用我才”的时候。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刘红杉和他的羲之书画学校宛如北流的那条母河——圭江,源源不息地用自己的汁液和智慧润泽着这块热土,美丽着人间。
这篇人物通讯发表于2000年7月,《玉林日报》第三版头条。几年的辛勤耕耘,羲之书画学校已从当年的一棵小树成长为一棵栋梁之材。 | |